4個步驟輕鬆搞定!打造高效率團隊的Sprint Retrospective回顧會議

people are having meeting.

相信大家一定都經歷過團隊開發的鬼故事——每個人都有在做事,但同樣的問題卻也重複在發生,就像是整個團隊在跑倉鼠滾輪。每個人都拼了命地在開發,但最後,大家卻都只是精疲力竭,而一個產品又被搞砸了。 有些頭腦清醒的人可能有辦法看到「問題根源」,比如說缺少了一個設計師、或者目前總是使用舊方法在解決問題、又或著是因為PM管理方式有問題。意思是說,應該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但夢想豐滿現實骨感,到最後卻因為沒人開口、或開口了沒人執行,導致惡性循環一再重演。 有什麼方法可以脫離這個惡性循環呢?答案是:回顧會議 (Retrospective Meeting) ,在大家有共識的情況下,定期評估開發過程,得以讓團隊跳出惡性循環的牢籠,找到解決方案。以下就讓我們聊聊什麼是「回顧會議 (Retrospective Meeting)」,以及它是怎麼協助團隊節省大量時間與成本,並成功完成目標的吧! 什麼是回顧會議 Retrospectives? 回顧會議:成員共同研究階段時間內團隊的合作情況,以及找出未來的改善方法及目標。 你可能還曾經聽過 Scrum Retrospective、Sprint Retrospective,或者是Post-mortems ( 事後回顧 )。通常越久開一次回顧會議,會議時間也會變得更長 ( 例如 3個小時 ),但如果是短時間內就有一次回顧會議,例如敏捷開發團隊在每個 Sprint ( 衝刺 ) 結尾都會發起回顧會議,通常這個回顧會議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 回顧會議通常能讓團隊了解這段時間內哪些事情進展順利,而哪些則進展不順利,這些資訊可以讓他們在下一個Sprint做得更好更有效率。 為什麼團隊會需要回顧會議Retrospectives? 1. 有個安心的場合讓大家暢所欲言 我記得以前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學校活動或社團在結束後都會開「檢討會」,美其名是一個找到問題與解決方法的會議,但很常最後卻變成批鬥大會。由於回顧會議同時點出做的好與待改進的地方,也以找到方法最為目標,這讓大家更能夠放寬心說出以及接受回饋。 另外,在團隊中總有人能夠自在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也有很多人是埋頭苦幹的類型,不太願意發表想法 ( 在台灣的大環境下,我認為多數人不擅長表達 )。Retrospectives能夠幫助大家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見解,包含哪些事做得很好?哪些可以改善?可以怎麼改善?一個Retrospective會議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為自己的想法發聲,而不是只是平常比較外向或比較會表達的那些成員。 2. 問題能夠被解決 我們是否都曾有類似的情緒「一次一次做著相同的事情,卻得到與期待不同的結果」,就像是青春期少女總是愛上會說甜言蜜語的渣男,卻一次次以被劈腿收場 ( 怎麼聽起來那麼難過 )。 許多人會專注在完成工作,但忘了退一步審視自己是如何完成的,過程是否有一直重複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能夠在Retrospective後浮出水面,並在後續被團隊中的所有人重視,並且有效率且有效果的解決。 3. 增進團隊合作 我記得在帶領完某個新創團隊第一次的 Retrospective後,團隊成員分別在私下跟我說「我感覺我們團隊變得更緊密了」,這讓我感受到開回顧會議真的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有真真實實的效用。 回顧會議讓大家講出做的好的地方,這能讓許多成員感受到被鼓勵以及被看見;在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時,也會感受到團隊在共同為彼此著想和前進,不會覺得被責備;同時,團隊也能透過回顧會議感受到彼此在同一艘船上,要持續合作才能讓團隊持續進步。 4 個步驟完成 Retrospective 1. 規劃Retrospectives的時間 通常在計畫好 Sprint 的週期後,就可以開始規劃 Retrospective的時間了,他通常會在每個 Sprint … Read more

【美國研究所推薦信撰寫】如何請教授/主管/自己寫推薦信?

pexels-pixabay-48195

上一篇:人機互動 ( HCI ) 美國碩士申請心得 – UW HCDE Fall 2023 除了學校的 GPA、CV/Resume、SOP 等申請文件,美國的研究所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推薦信,這些信讓他們得以從別人的角度了解這個學生的工作、經驗和性格,並確認學生是真的適合這個學校或系所。 不過,儘管知道推薦信很重要,我在剛開始知道要找人寫推薦信的時候,其實心裡還是有點彆扭,就有點不好意思麻煩教授、主管,擔心寫推薦信的過程中佔用他們太多時間。 所以我這篇文想要分享我寫推薦信的流程,做了哪些準備,希望可以給未來要申請的你們一些幫助! 什麼是推薦信 研究所申請的推薦信通常會讓與您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的教授和主管寫的信,他們會在推薦信中,「基於真實的事件和具體的例子」,描述申請人的學術和專業成就,並表達完成這些成就的過程中,申請人展現的能力與人格特質是符合申請人要申請的學校和系所。 找誰寫碩士申請的推薦信? 關於找誰寫推薦信,大家首先要先確認自己打算申請的研究所有沒有相關規定。舉例來說,有些學校要求要至少兩位教授,或者有些學校要求要 5 封推薦信,這些規定會影響你要找誰寫。 常見的推薦人可以找:教授、主管、社團指導老師、營利貨非營利組織。如果你是創業,也可以找:投資人、供應商和投資人。 在找的時候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點: 我申請的學校大多要求 3 封推薦信,由於我想要強調我的工作經驗,因此我一封找跟我很熟的學校教授寫,兩封找很喜歡我的公司主管寫。 如何邀請推薦人寫推薦信? 我是先寫一封正式的 Email 跟推薦人說明我的情況,接著再用 Line 或 Messanger 傳訊息給推薦人,提醒他們我有寫信。 Dear OO教授, ( 第一部分 – 自我介紹 ) 我是OO級的OO,目前在OO公司工作,預計申請美國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人機互動相關的研究所,希望能邀請您幫我撰寫推薦信。 ( 第二部分 – 與推薦人的關係,教授不一定對每個學生都超有印象,因此要寫一些過去的故事喚起推薦人對你的印象 ) 之所以想邀請老師寫推薦信,除了因為我超級喜歡老師以外,還有以下三點:( 這部分我寫了三個我參與老師計畫、課程與實習的過程,以及我與老師相處時的學習與成長,並且都與 HCI 這個領域相關。 … Read more

【HCI/UX 研究所申請文件】如何寫SOP(申請動機)和PS(個人陳述)?

pexels-karolina-grabowska-5386485

上一篇:人機互動 ( HCI ) 美國碩士申請心得 – UW HCDE Fall 2023 我個人認為在所有的申請文件中,占比最重的是 SOP ( Statement of Purpose ) 或 PS ( Personal Statement )。由於我真的花了滿多力氣在撰寫和修改我的 SOP,因此這篇想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從發想、撰寫、整理、修改到最後送出的過程,希望能幫助大家申請得更順利! 在申請上後,我幸運地與一位已經從 UW HCDE 畢業的學姊口中得知:學校會找畢業學長姐審閱申請文件,對方有說她覺得我的 SOP 寫得很不錯,相信能對各位有一些幫助 ( 應該啦 😳 ) 什麼是 SOP? SOP 是「Statement of Purpose」的縮寫,也稱為「申請動機」,是申請研究所,甚至是申請未來工作的必要文件之一。透過這份文件,你能讓學校知道你的「過去經歷」是如何讓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並且表達你對學校的興趣,以及你認為學校要如何幫助你完成未來目標。 什麼是 PS? 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也是申請學校、研究所、工作的常用文件,就和SOP略有不同,但在本質上非常相似。 SOP 和 PS 差在哪裡? 項目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Personal Statement … Read more

婚前諮商心得分享(一)|我們真的準備好步入婚姻了嗎?

才交往不到一年,我很幸運的被求婚了。但在正式結婚前,我不禁思考「我們真的準備好步入婚姻了嗎?」 我們為什麼要婚前諮商? 先簡述一下我們的背景。 我今年26歲,親愛的老公才要滿24歲,對現代人來說結婚是早了一點。 而我們的結婚日剛好是交往一年紀念日,代表我們的交往時間也不長。 但為什麼要急著現在就結婚呢?是長輩不斷問我們的問題。 其實也很感謝長輩不斷地追問,讓我們真的很認真思考「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過去,我們雙方也都各自交往過幾任男女朋友,也都十分投入在過去的感情當中。也因為如此,當最後以分手作結時,我們都很認真的思考「真正適合自己了另一半」會是什麼樣子? 而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正好遇見彼此,也才能驚訝的發現,原來能有人能與自己有同樣的想法與價值觀。這讓我們在交往初期便下定決心:這份感情是要往「永遠」為目標的。 交往過程也非常順利,儘管偶爾會有爭吵,但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早上醒來會因為能看見他而無比開心;晚上睡前也會因為一整天發生的事感到無比感激,這讓我們更確信對方就是屬於自己的靈魂伴侶。 然而「人們因不了解而相愛,因了解而分開」,儘管我對眼前的人無比確定,卻仍然會擔心未來的變數。正巧,2023 年初的我們先後申請上研究所,只是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台灣。即將遠距離的感傷讓我們更希望我們之間能有個強力的連結,因此選在我去美國前的三個月步入禮堂。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彼此、溝通方式、價值觀、未來規劃等,裸婚派的我們一致決定把結婚的預算用在婚前諮商,讓彼此都能「真正的準備好了」,以面對未來各種未知的挑戰。 沒有生病也可以諮商嗎? 我們家的長輩聽到我們要去做婚前諮商後感到非常擔憂:「你們就是有問題才需要去做諮商,這樣還敢結婚喔?」 在諮商過程中,心理師有提到他很欣賞我們「預防大於治療」的心態。 我認為婚前諮商不是只有有問題的伴侶或夫妻才需要的服務,他更像是一種預防性的措施,就像是我們小時候打疫苗和預防針一樣。 婚前諮商幫助我們討論一些重要的議題,像是要怎麼規劃金錢、未來要不要生小孩、平常的休閒活動安排、對感情的底線…等,以確保我們都有共識。另外,婚前諮商也幫助我們了解可能發生的問題,並討論要如何成功的解決問題。 婚前諮商的目的是為了幫這段婚姻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礎,並規劃未來的人生藍圖,不一定是要遇到問題才可以做婚前諮商喔! 如何找合適的諮商師? 不同的心理師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我也不是心理相關科系畢業的,因此無法給出很專業準確的建議。而諮商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是遇到不適合的諮商師難免會很心疼自己的薪水。不過,根據我過去幾次的諮商經驗,我認為可以嘗試用以下方式篩選適合的諮商師。 首先,我會建議先用 Google Map 搜尋自家附近的心理諮商中心,畢竟諮商是要在固定時間內持續進行的活動,距離比較近才能讓人有動力維持這個習慣。 接著,我建議直接聯絡諮商中心,是否有擅長「婚姻諮商」或「婚前諮商」的心理師,通常諮商中心會給你幾個諮商師去做選擇。你也可以在這個階段詢問價格,每個諮商師會因為擅長的領域與資歷的不同,有不太一樣的報價。 我們當初選擇的是伴侶諮商 3500 元 / 90 分鐘。 再來,我認為可以直接上網 Google 心理師。許多心理師都會有自己的專欄部落格、粉絲專頁,可以看看心理師的文字與你個人的價值觀是否相符。 透過這些篩選的方法,希望大家更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婚前諮商談什麼? 由於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我相信每一對伴侶在諮商時談論的主題會有許多不同,但我可以大致分享我們在諮商時的流程與主題。 我們總共只經歷 5 次諮商 ( 一般來說會更多 )。第一次諮商,我們會先與心理師建立伙伴一樣的關係,讓心理師了解我們的需求、目標與期待。 之後的每一次諮商,心理師會與我們討論上一週或兩週有沒有發生什麼想提出來討論的議題,接下來的時間會再透過一些學習單與卡牌討論婚姻中的重要議題。 依照諮商的經驗,我們談到的議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十點: 我們花比較多時間在「衝突解決」與「關係角色」這兩個議題上討論,我後續也會再分享我們在討論中獲得了什麼啟發和轉變。 婚前諮商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超級像,所以並沒有因為了解而對彼此幻滅  不過倒是有透過諮商師的解讀,更了解彼此說的話的背後的真實想法。 故事是這樣的,我與一位以前的男同學回母校,結束後對方問我要不要搭他的便車(機車)回家,我想想只有 10 分鐘的車程,於是只在上車時傳訊息報備,並沒有獲得男友的同意;男友因此在搭車過程中奪命連環 Call ,打了近 … Read more

MBTI測驗是什麼?不用做測驗就能看出你所屬的16型人格|MBTI

簡單介紹MBTI 因為韓國的演員、歌手和偶像常常提到他們的MBTI類型,這讓16型人格在台灣風行了起來,也越來越多的色彩測驗、動物測驗、植物測驗都是以MBTI測驗的原型做設計。但MBTI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對世界的方式,其中包含獲得訊息、做出決定和對待生活的態度,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則是一個工具,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偏好,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讓我們在與他人相處共事時,以合適的方式面對自己和他人。 MBTI最初的目標是應用在職場生活,在了解不同類型人的偏好後,公司更能夠了解員工會如何發揮他們的能力和在職場如何獲得滿足感。目前 MBTI 在一些組織也是人力資源的常用工具。 人格類型 MBTI將人格分成四組性格類型,如果你懶得做測驗,可以來看看以下的文章,用判斷的方式就可以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 外向 Extroversion ( E ) / 內向 Introversion ( I ) 你更喜歡把精力放在哪裡? 第一個性格組別是外向與內向,這邊的內向和外向和這個人善不善於社交沒有太大的關係,和這個人偏好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哪裡比較有關。像有些人喜歡花時間在外在世界,有些人則更喜歡經精力花在自己的思考、想像的內在世界。 有些人可能會誤解這個人很害羞和孤僻,所以他應該是內向的人,但其實沒有什麼關係,說不定這個人在人群中說不定更不會覺得寂寞孤單,也覺得更輕鬆和舒適。也有人可能有很多朋友,但其實他更享受內在世界,也比較能從獨處中獲得能量。 每個人都會花一些時間在外向、花一些時間在內向,可以看一下下方哪一段敘述更符合自己的感受,如果都符合也沒有關係,可以選一個自己稍微傾向的方向,或者你可能就剛好是在光譜中間的人。 外向 Extroversion ( E ) 內向 Introversion ( I ) 我自己是超級外向的人(記得之前測MBTI是 97% 吧?)雖然我也喜歡獨處,也喜歡花時間進行反思,但比較起來我真的很喜歡待在人群中。我下班之後有參加一些英語社團,每次去之前都會覺得「好累喔不想去」,但實際上活動結束後都覺得精神變得更好。我睡前也不太需要一些時間自己靜一靜,參加完活動超累回來可以秒睡,也不會覺得需要一些自己的時間。這個特質可以被當作是一個外向人的特質參考。 感覺Sensing ( S ) / 直覺Intuition ( N ) 你如何接收資訊? 第二組心理偏好是感覺和直覺,如果你是感覺型(S),代表你更能夠接收通過五官接收到的訊息;如果你是直覺型(N),你可能更能夠接收一些抽象的模式和系統性資訊。 就我的觀察,我發現直覺型的人和感覺型的人在對話時就有很大的差異,舉例來說一個S型人和N型人在討論廢死議題的時候, S型人舉的例子比較多可能會是曾經看過或聽到的事件和故事,像是認識的受刑人、他看過的新聞畫面、去監獄參訪的心得、與受害者家屬的對談;但N型人,可能會舉比較多抽象的例子,比如說人權的定義、罪行的輕重對犯罪率的影響力、各國文化造成死刑的議題差異。 我有一個S型朋友有辦法講一個在10分鐘內發生的故事,花30分鐘的時間講的精彩絕倫。這個故事是關於她買冰淇淋,冰淇淋卻掉到她的衣服上。她從這間店面的招牌、總共有幾種冰淇淋可以選擇,講到冰淇淋掉到她衣服上時的表情、店員的表情、店員說的話全都鉅細彌遺。這就是很明顯S型人的風格。 … Read more

MBTI測驗不準?用榮格8維更認識自己的16型人格(上)|MBTI

大部分人聽到MBTI,大家幾乎都會先想到人格測驗,還有自己所屬的4個英文字母組成的人格類型。但其實單純4個字母很難真的告訴我們你完整的人格特質,如果你還想更了解自己,那可以繼續深入研究榮格的心理類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榮格八維(8個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s)。 心理學家榮格 ( Carl Jung ) 是行為類型學之父,他談了很多關於心理類型的問題,之後才由Katherine Cook Briggs 和 Isabel Briggs Myers 基於心理類型的理論創立了我們現在使用的MBTI的系統。 榮格心理類型在人格的層次上,分為內傾 ( i, introverted ) 和外傾 ( e, extroverted ),在這之中又有8個功能,也就是 MBTI中間的兩個英文字母的組合: 感知功能(直覺N和感覺S): 內傾直覺Ni、外傾直覺Ne、內傾感覺Si、外傾感覺Se 判斷功能(思考T和感受F): 內傾思考Ti、 外傾思考Te、內傾感受Fi、外傾感受Fe 為什麼要認識榮格八維(心理類型) 如果說MBTI是我們在海面上看到的冰山,那這8個功能就會是冰山底下更龐大的冰塊,代表著我們潛意識中最習慣的處事方式。透過更深入的認識,我們不但可以更了解自己,找到讓自己進步的方向,也可以不用透過測驗,用觀察的方式了解他人的功能,並找到與對方的相處模式。 透過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可以更懂的表達自己的需要,當遇到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時候,也可以更了解要如何與對方溝通與相處。 舉例來說,INFP的主導功能是Fi (內傾情感),輔助功能是Ne(外傾直覺),第三功能是Si(內傾感覺),第四功能是Ne(外傾思考),後面的四個則是在人格陰影中(潛意識)的功能。那我們就可以透過這個組合發現INFP的人可以透過加強內傾感覺和外傾思考,讓自己的個性更圓融完整,也可以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找到與他人共同的語言。 由於MBTI共有8種認知功能,所以我們先來拆解內傾和外傾這兩種人格,可能會比較好理解。 內傾 ( Introverted ) 和外傾 ( Extroverted ) 雖然內傾和外傾聽起來很像內向和外向,這樣解釋其實還不夠全面。我覺得比較好的理解方式是,通常內傾的人比較喜歡向內處理資訊,他們以自我為核心,在接收資訊後會放到內在去處理;而外傾人則是比較喜歡向外處理資訊,習慣丟出資訊與外界互動,也喜歡透過外界了解自己。( 所以比較接近Myers-Briggs發展的MBTI中的感知和判斷(J/P),而不是內向與外向(E/I)。)。內傾或外傾沒有好壞,但我們可以先了解自己比較偏向內傾還是外傾,接著再來帶到我們的榮格的8個心理認知功能。 榮格八維|8個認知功能 在人格類型內傾和外傾上,我們會在建立四個功能,分別是 感知功能:直覺N、感覺S 判斷功能:思考T、感受F 每個人都有這四種特質和功能,但一定有一個是你最習慣、傾向運用的功能,就很像是你平常不用大腦思考,第一直覺常常會使用的功能,那就是我們的主導功能(或優勢功能),其次你第二常用的就會是輔助功能,不太會用的就會是劣勢功能。這個不同的搭配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人格特質。 內傾直覺Ni Ni 傾向以很直覺抽象的方式吸收外在的資訊到內在處理。 … Read more